近期,多地曝出中小學生被騙案件,損失從幾百元到數萬元不等。如今的AI技術已能實時偽造熟人聲音、外貌,連親人都難辨真假。 面對飛速發(fā)展的AI技術,如何防詐反詐?被網友稱為“江寧婆婆”的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民警王海丁為您抽絲剝繭。 AI詐騙升級,為什么孩子最危險? “江寧婆婆”在接受新華訪談專訪時表示,缺乏社會經驗、易輕信“福利”“中獎”等話術、沉迷網游交易、對生物識別信息(指紋、面部)無保護意識等,都是孩子易遭電信詐騙的主要因素。 “中小學生對于新生事物,比如新科技所帶來的這些電詐手段,其防范能力相對來說比較薄弱”,他們很容易輕信別人,成為電詐案件精準實施的對象。 對此,“江寧婆婆”支招:“任何跟你在手機、互聯網上,或者社交媒體談論到錢的人,你都要小心了!” 個人信息不慎泄露怎么辦? 對此,“江寧婆婆”表示:“如果只泄露了一些信息,比如說名字,可能不會那么危險。但是如果銀行賬號或者是手機號等比較重要的信息也發(fā)生了泄露,那么你的這個緊急處理動作就要快了!” 首先要報告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師,請當時的監(jiān)護人去幫忙報警,或者是聯系一些必要的監(jiān)管部門來迅速處置。 如果父母老師不在身邊,可直接撥打反詐電話96110。 家長必做:三道安全防線筑牢“防火墻” 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(fā)展,詐騙分子也不斷翻新詐騙手法。幫助孩子防詐反詐,家長是第一責任人?!敖瓕幤牌拧苯ㄗh家長加強終端管理。 對此,家長必須守好三道防線: 防線一:切斷支付漏洞 關閉免密支付:游戲端、微信和支付寶均需設置支付密碼 開設專用賬戶:給孩子單獨開設低額度銀行卡 進行定期查賬:每周檢查孩子的賬戶流水,發(fā)現異常立即凍結 防線二:日常反詐訓練 舉行模擬測試:用新聞案例提問(如“網友要送你游戲裝備,但需先付運費怎么辦?”) 約定反詐暗號:與孩子約定“轉賬必核對口令”(如只有家人知道的密語) 開展舉報教育:教會孩子通過“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”舉報涉詐線索 防線三:數字身份管控 頭像/ID隱私設置:避免在社交平臺使用真人照片、學校標志 生物信息保護:不讓孩子隨意錄入指紋、刷臉(特別是非必要App)等 密碼分級管理:游戲賬號密碼≠支付密碼≠社交賬號密碼 告訴孩子,這四類高風險信息閉口不說: 學校地址/校服照→可能被偽造成“接送證明” 家長手機號→易遭遇“孩子受傷”連環(huán)詐騙 游戲賬號密碼→被盜號后會向好友群發(fā)詐騙鏈接 身份證照片→可能被用于注冊網貸,落入“洗錢”騙局 提醒孩子:一旦發(fā)現信息泄露,立即告知家長,修改所有關聯密碼,保留證據報警。收到可疑鏈接,第一時間使用“國家反詐中心”App一鍵檢測。 筑牢全民防線:學校+平臺,必須行動! 中小學生防詐騙,需要全民共同行動起來。對此,“江寧婆婆”建議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意識的培養(yǎng),定期開設反詐課,進行情景模擬課、場景演練等等,同時應加強對相關平臺的監(jiān)管,認準認證平臺標識。 “如果孩子們在中小學生階段就建立了反詐意識,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他們的防騙、識騙能力,有可能對將來整個人生的發(fā)展都產生正面引導的作用?!薄敖瓕幤牌拧闭f。 策劃:李曉云 李由 吳新生 編導:關心 戚軒瑜 徐可 孫姝穎 記者:朱旭東 攝制:李南丹 張繼葉 張可心 鳴謝: 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 南京市南站小學 新華訪談 新華網江蘇頻道 聯合制作 新華網 新華社江蘇分社 聯合出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