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控敗露獨瘤,粘球無果,球迷:攻弱防漏。
廖三寧,一個擁有飄逸球風的籃球運動員,因其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表現(xiàn),贏得了眾多球迷的喜愛與追捧。在初入聯(lián)盟的菜鳥賽季,他就在老馬的指導下展現(xiàn)出了自己的潛力。然而,進入職業(yè)生涯的第四季后,盡管他在某些比賽中能夠貢獻出色的得分,如在本輪北控對山東的比賽中拿下全隊次高的19分,但他的球技似乎并未實現(xiàn)實質性的長進。
廖三寧的球場上存在明顯的軟肋:過于粘球和防守不足。當他所在的球隊遭遇失敗時,這些問題往往會被球迷們特別指出并加以檢視。在北控與山東的比賽中,盡管他表現(xiàn)出色,但正負值卻全隊第二低,這反映出他在球場上的影響并非完全積極。特別是在比賽最后階段,當北控落后時,他仍過于執(zhí)著于壓時間、粘球,不愿意及時將球傳給狀態(tài)更好的隊友。這種表現(xiàn)讓部分球迷感到失望,批評他進攻時運氣成分較大,防守時則像漏勺一樣。
北控隊目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1號位球員,而廖三寧作為“雙能衛(wèi)”的角色,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勝任這一角色,但他卻未能像李添榮在上海隊那樣真正融入球隊的戰(zhàn)術體系。當他陷入單打獨斗的困境時,整個球隊的策略往往會受到限制。本賽季因傷只打了15場比賽的廖三寧,與特萊斯、里勒等球員之間的默契度并不高。特萊斯在廖三寧回歸后,狀態(tài)有所下滑,而薩林杰作為內線主力則不得不承擔起組織前鋒的責任。
在北控隊的戰(zhàn)術體系中,以得分為主的后衛(wèi)如張帆、里勒、特萊斯和廖三寧等人的角色重疊,導致球隊在進攻端缺乏有效的串聯(lián)。盡管廖三寧的得分能力不俗,場均能夠貢獻13.5分、3.7個籃板和4.8次助攻,但他的失誤次數也達到了場均2.1次。特萊斯作為助攻王,在廖三寧回歸后也受到了影響,場均得分下降。這使北控隊陷入了后場群龍無首的窘境。
當前這支北控隊與老馬帶隊時期相比并沒有太多改變。廖三寧仍然是球隊中一個攻強守弱的雙能衛(wèi)。而在小外援方面,球隊缺乏一個能夠帶動全隊的組織核心。即使球隊擁有不少具備得分能力的球員,但如果不能找到一個能夠捏合全隊的后場大腦,那么即便北控隊進入了季后賽,也可能會在八強賽中止步不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