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超狂歡,誰勝出?
“我從未完整地看過任何一場足球比賽。”這看似是南通某商場企劃部90后負責人陳女士的遺憾,實則是為她的工作帶來了不一樣的“流量”機遇。在她的團隊推出的“聯賽期間,南通試卷對其他市開始漲價”等大屏應援短視頻中,商場抖音號收獲了300余萬的點擊量,這股流量不輸明星粉絲應援的力度。她們以此為契機,持續(xù)為商場引流,從“蘇超”的火熱到高考話題,都能看到她們的創(chuàng)意營銷。
即使不踢球、不懂球、不看球,也能感受到“蘇超”的火熱。這種熱度不僅在江蘇,甚至在全國都引起了廣泛的討論。從城市的街頭巷尾到社交媒體,從網友的熱烈討論到商家的創(chuàng)意營銷,即使沒有比賽,這股旋風依然在各地呼嘯而過,留下了深刻的印記。
江蘇各地的媒體參與造梗,政府部門則主打聽勸。由于“蘇超”的火爆,一票難求,各地政府迅速響應,更換大場館以容納更多球迷。與此同時,各地的文創(chuàng)產品也因“蘇超”而熱銷,如常州人設計的“吊州”文創(chuàng)產品,在常州從上到下的支持下,銷量飆升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足球成為了人與人、城與城之間的橋梁。多地組團自嘲,以幽默的方式拉近了彼此的距離。而各地的文旅部門也抓住了這個機會,結合賽事推出了一系列文旅活動,進一步帶動了當地餐飲、住宿、景區(qū)等“文體旅”融合消費的快速增長。
上周末雖然“蘇超”沒有比賽,但它的影響力卻無處不在。它已經超越了足球本身,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、社會活動和生活方式。在這場“球賽”中,十三城都是勝者。
在這個夏天,“蘇超”的火熱還延伸到了其他領域。比如淮安因盱眙的小龍蝦和十三香的獨特魅力,在“蘇超”的熱潮中脫穎而出,贏得了額外的關注和流量。
總的來說,無論是從哪個角度看,“蘇超”都為江蘇乃至全國帶來了不一樣的熱度和活力。它不僅是一場足球賽事,更是一種城市間的交流與互動,一種文化的傳承與發(fā)展。在這場“球賽”中,每一個城市都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和優(yōu)勢,以最真實、最生動的方式展示了自己。